档案知识-凯发官网入口

  >     >  
档案知识漫谈
3

  1.“档案”一词的由来: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档案”一词的出现却是在清代。清代学者杨宾在其所著的《柳边纪略》中写道:“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这是有关“档案”一词的最早记载。

  2.“兰台”一词的演变:“兰台”是我国西汉时期修建的用于专门收藏王朝中央档案典籍的处所,并设有兰台令史主管兰台的档案工作。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3.结绳刻契:具有科学意义的档案,是在原始公社衰亡,私有制出现的时候,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用结绳刻契作为记事表意的一种方法。所谓结绳就是在绳子上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结,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刻契就是在骨片、木片、竹片或其它材料上刻画出各种形状的标记,用来记录某种事实或作为有关各方的一种信约。它可以说是档案的前身。

  4.我国最古老的档案: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是甲骨档案,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简称,是当时的档案书写材料。甲骨档案就是我国殷商时代统治者在政务活动中形成的,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记录,它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

  5.档案制成材料的演变:档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我国档案制成材料的演变历史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如下的过程:从殷商时期的甲骨到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器,到春秋战国时期以竹简、木片为主,秦代时又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量的刻石,两汉时期除了使用竹简、木片以外,还使用了缣帛,到了东晋时期,由于造纸术的发展,纸张成为档案主要的书写材料,直至近、现代,出现了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光、电子载体。档案制成材料的演变历史鲜明地反映出社会的 文明状态。

  6.司马迁及其《史记》:在我国古代,档案工作与史学研究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具有利用档案史料编纂史学著作的优良传统。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历史巨著─《史记》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司马迁出身于史官门第,自幼就接触到各种档案典籍,他父亲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西汉中央政府的档案典籍,正是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司马迁以丰富的档案典籍为依据,先后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辛勤劳作,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史记》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凡有关历代制度、经济、天文、地理、历法、音乐、水利以及事件、人物、民族等尽收其中,堪称是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司马迁编纂《史记》,为我国档案利用工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7.档案管理律令的出现:我国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律令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到隋唐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形成若干法律性的规定,记载于当时的法典之中。在我国最早的封建法典《唐六典》和《唐律疏议》中,唐王朝已经把文书档案的归档、鉴定、移交等方面的规定列入法律范畴,著录于封建法典,强制官吏遵守执行。档案管理律令的出现是隋唐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显著标志,它对以后封建王朝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皇史宬 :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房建筑方面的一个最杰出代表,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皇史宬建于明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明代统治者为妥善收藏皇族的重要档案在皇城内仿照古代石室金匮而建造的专用库房。皇史宬座落在紫禁城东侧的宫殿群中,它不仅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而且更具有作为档案库房所要求的各种特点,整个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没有一点木材,墙壁厚而坚实,仅东西山墙各开一窗,殿内筑以四尺多高的石台,上面排列有铜皮鎏金,雕龙闪耀的大木柜,皇家的实录,圣训等重要档案尽收其中,意取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制。清代统治者也将皇史宬作为存放皇家重要档案的专用库房,新中国成立后,皇史宬成为我国专门保管、研究明清历史档案的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嬉戏族集团有限公司

凯发网址 copyright © 2009-2016 all rights reserved.